11月30日下午,学校在音乐厅隆重召开科研工作大会,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我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关于科技工作的重要安排,回顾总结“十三五”科研工作成果经验,系统谋划“十四五”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校领导王云彪、臧振春、苏宇、程秀波、吴征、陆相欣、仝方存、许述敏、陈喜玲、迟彦出席会议。学校各部门、教学科研单位主要负责人,教学科研单位主管科研工作负责人、科研办主任(学术秘书),全体教授、博士参加会议。党委副书记程秀波主持大会。

植物遗传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获评科研工作先进集体,李晓丽、张菊、上官欣欣、马飞龙、王飞格、曹昊昊、张怡获评科研工作先进个人;植物遗传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的马飞龙、王飞格、曹昊昊和张怡因获2021年度国家科研项目受到了表彰。与会领导为先进单位、先进个人颁奖,并合影留念。




植物遗传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李俐俐教授作为科研工作先进集体代表做了典型发言,对植物实验室和生科院两个单位的科研管理工作特点进行了总结:党政同德,五子登科。一是党政同德,爱人才重科研。党管人才,党委爱护人才,在评优评先中更多向人才倾斜。党委重视科研,多次在单位全体会议中鼓励广大教师,要“真做科研,做真科研!”要“把科研工作与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二是五子登科,全过程抓科研。对于科研工作,依据专业特点,可以总结成“五子登科”。“五子登科”的第一“子”就是选好种子。“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只有与团队研究方向,与专业发展方向匹配的优秀人才,才是我们需要的。“五子登科”的第二“子”是打好底子。博士引进后,为帮助博士们迅速开展工作,在博士科研启动经费尚未拨付到位的情况下,由学院和科研平台拨付一定经费,再动员团队老成员借支科研经费给新进人员,满足博士毕业后和刚入职之间科研工作的无缝对接,保证博士们不因科研经费问题而停止科研。“五子登科”的第三“子”是蹲好苗子。对潜心科研的同志,就是压担子。马克世院长是大会小会以不同方式讲科研、讲基金,会后请科研骨干到办公室谈科研、谈基金;徐克东主任是全天和实验室同志们一起进行科研工作。这两个领导都是在当年度国家基金获批项目公布伊始,就着手布置下一年度的国家基金申报任务,要求博士和有科研潜能的硕士教师元旦前写好基金申报书的初稿,并和领导班子成员一起密切关注科研群体的工作进展,时时督促他们为学校内涵建设,为单位和个人发展顽强拼搏。“五子登科”的第四“子”是搭好架子。“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人才成长需要激励,更需要支持和帮助,集体的作用就是帮他们搭好架子,多扶持。在选好种子,打好底子,蹲好苗子,搭好架子后,就是“五子登科”的第五子-喜收果子。在学校陈楚学者、特聘教授、内聘教授和科研奖励等一系列政策的激励下,在集体坚持竞争激励和崇尚合作的氛围下,潜心科研蔚然成风。在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中,生科院获批3项,植物遗传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获批4项,为十四五的科研工作开好了局,起好了步!